心房中隔缺損(Atrial septal defect,ASD) ASD是什麼? 心房中隔缺損是成人最常見的先天性心臟病. 因為心房中隔缺損的關係, 左心房因為壓力較高, 血液會由心房中隔的缺孔產生分流流向右心房。而缺孔的大小, 分流的狀況等等, 產生臨床上 不同的表現, 流行病學: ASD大約占了所有先天性心臟病的10%. 其中又占了成人先天性心臟病的20-40%. 女與男比例約2 : 1. 好發年齡從嬰兒到幼兒都有可能, 視臨床症狀表現的早晚而定. 年紀越大, 出現症狀的機會越大 ,統計大概到了40歲, 有90%無治療的病人都會有心悸, 活動會喘, 反覆上呼吸道感染, 心臟衰竭的 表現. ASD型式:
1. 第二孔缺損(foramen secundum defect)最常見的類型,占了75% 這是在胚胎發育時期, 連接卵圓孔及心房第二中隔的膜狀構造沒有關好. 補充: 在胚胎發育時期,心房第一中隔(septum primum)有兩個缺孔,依照出現的順序 ,各為第一孔(foramen primum)和第二孔(foramen secundum),心房第二中隔(septum secundum)中央有一個洞,叫卵圓孔(foramen ovale),第二孔和卵圓孔都在心房中隔的 中央部位。 2. 第一孔缺損(Ostium primum defect)第二常見的類型, 占了15~20% 這是在胚胎發育過程中心房的第一中隔 (septum primum)及心房內墊(endocardial cusion) 中間沒有關好. 而沒有關好的這個地方很靠近房室瓣, 有時會使二尖瓣有裂隙出現, 伴隨二尖 瓣閉鎖不全,視缺損的大小和瓣膜侵犯的程度而症狀有異。 |
3. 靜脈竇缺損Sinus venosus ASD :少見
缺口在靜脈竇及心房中間所造成, 大部分的案例是發生在心房中隔的上方, 接近上腔
靜脈的位置, 所以可能伴隨右上肺靜脈的不正常回流
而在心房中隔下方的缺損比較少見, 如果有發生的話, 可能伴隨右下靜脈回流不正常
4. 冠狀竇缺損Coronary sinus ASD: 少見
這是因為在冠狀靜脈竇的地方開洞,所以造成上腔靜脈不正常的回流到左心房.
臨床症狀
大部分是無症狀的,但有些中等程度以上的大缺口, 可能會在孩童時期就出現症狀. 隨著年紀變大,
心臟因為長期由左往右的分流, 會有右心負荷過大, 肺動脈高壓, 活動時易喘等等症狀
胸部X光顯示右心房及心室的擴大,肺血管紋路增加。
心電圖顯示右心室舒張期負荷過重, 心軸會右移。也常伴隨第一級的房室阻斷, 或右支傳導阻斷 (RBBB)
心臟超音波可見心房間隔缺損且清楚看出位置及大小。
心導管可發現去估計血液中氧氣飽和度, 加以計算 Qp/Qs.
治療
什麼時候要介入治療? 什麼時候觀察就好?
目前建議如果有以下情形, 可以考慮手術
1. 肺部血流比上全身血流的這個比例 > 1.5
2. 有症狀 (活動會喘, 心悸等等)
3. 右心變大
治療的選擇有哪些?
有手術及心導管放置關閉器兩種.
但心導管放置器只能用在第二孔缺損的患者喔! 其他型的ASD都不能放, 和解剖位置的限制有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