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s1_53a45601e9194     <參考文獻:骨質疏鬆症臨床治療指引>

骨質疏鬆的定義??

根據定義,骨質疏鬆症包括四大要項:骨量減少,骨組織的顯微結構變差,骨骼脆弱及骨折危險性增高。目前以測定骨密度(BMD)為主要診斷根據,其實只評估骨量減少,以及部分骨折危險性增高而已,並未評估骨組織的顯微結構變差和骨骼脆弱,骨強度由骨量,骨品質及結構所決定,但骨密度無法完全代表骨品質和骨結構,不宜做為治療的唯一指標值,因此在應用上須多注意。

=> 筆記: 骨頭強度(Strength) = 骨密度 (Density)+骨品質 (Quality). 目前只有骨密度有機器可以測(DXA), 骨品質則沒有

骨質疏鬆分成哪幾類?

原發性及續發性, 如下表

1  

2  

骨質疏鬆評估常用工具??

目前常規使用之骨密度測量方式,包括吸光式(absorptiometry)或定量超音波式(quantitative ultrasound, QUS)兩大類。

超音波骨密度儀最常量測的部位為足跟骨 (calcaneus) 或脛骨(tibia) ,目前大多採用足跟骨 (含80~90%的海綿骨) 為量測位置. 研究顯示定量超音波沒有一個適當的切點有足夠高的敏感度和特異性可用以排除或確定以DXA診斷的骨質疏鬆. 

=> 筆記: 超音波測骨密度為Portable可攜帶式較方便, 適合社區篩檢用.但是它不是診斷骨質疏鬆的黃金標準工具! 若發現異常,則應以DXA施行髖骨及腰椎檢查來確認。

 

雙能量X光吸收儀被視為診斷骨質疏鬆症的黃金標準,可以用來測量身體的任何地方,但是通常使用於腰椎及髖骨處。其輻射暴露劑量僅胸部X光的十分之一,是最大的好處之一。此外,它也可以用於預測骨折風險,和評估治療的反應和效果。

建議篩檢的族群??

未命名1  

=> 筆記: 女65男70接受篩檢, 除非有特別考量(如上表).

骨鬆藥物均需一年以上才可見到減少骨折的效果,故持續用藥至少宜使用一年以上,最好兩年才進行DXA評估治療成效。

骨密度判讀??

標準採用T值的方式評估,T值=(骨密度測量值―年輕女性的骨密度平均值)/標準差.

骨密度T值大於-1者正常;骨密度T值小於-1,但大於-2.5者,為骨質不足(osteopenia)或稱為低骨量(low bone mass);骨密度T值小於-2.5者為骨質疏鬆症;骨密度T值小於-2.5,且加上骨折時,即為嚴重骨質疏鬆症。但應注意原先發展出來的骨密度T值只適用於白人女性,而非男性,在臨床應用上應多注意合適性

治療骨質疏鬆的目標??

治療骨質疏鬆症的終極目標,即降低骨質疏鬆症病患的骨折率, 而不是一味的增加骨密度

骨質疏鬆風險評估工具

2008年起國際骨鬆基金會(IOF)所提供的十年骨折風險(Fracture Risk Assessment Tool,FRAX)可以有效預測未來十年骨折風險程度。目前台灣的FRAX資料可供上網查詢(請點我),當十年骨折風險在全身骨折機率達高於20%以上,或髖骨骨折機率達3%以上時即可認定為高風險群,宜積極介入防治。

當預測全身性骨折風險數值小於10%或髖骨骨折風險小於1.5%則為低風險、當全身性骨折風險數值介於10%~20%或髖骨骨折風險介於1.5%~3.0%則為中度風險、當全身性骨折風險數值大於20%或髖骨骨折風險大於3.0%則為高風險

骨質疏鬆比癌末還恐怖??

髖部骨折常會引起在骨折後一年內死亡,我國的資料顯示,男性髖部骨折病患在一年內的死亡率為22%,女性則為15%. 造成病人長期臥床失能機會也不少, 是不容忽視的問題!!

650px-P07  

骨質疏鬆也有理學檢查??

1.現在身高以及年輕時身高差距:如果現在身高低於年輕時身高超過3公分以上應當強烈懷疑可能有骨質疏鬆症。小心有Recall bias

2.體重資料: BMI 小於18.5 kg/m2時更要提高警覺。

3.頭枕部與牆間距 (wall-occiput distance, WOD): 篩檢潛伏性胸椎壓迫性骨折的快速方法。請病患靠牆站立,兩眼自然平視,此時測量頭後枕部與牆壁的水平間距。正常人應當幾乎沒有距離或小於1公分,如果距離超過3公分要強烈懷疑,超過6公分時(或是一個拳頭距離)幾乎可以肯定一定有問題。

4.肋骨下緣與骨盆間距 (rib-pelvis distance, RPD) :這是篩檢潛伏性腰椎壓迫性骨折的快速方法。請病患站立,兩手自然平舉,此時測量測面肋骨最下緣與骨盆上緣的垂直間距。正常人應當有2-3指寬或大於5公分,如果距離小於2公分幾乎可以肯定脊椎一定有問題。

G0000129_0012_0001  

骨質疏鬆有Marker??

骨骼代謝指標 (Bone Turnover Markers, BTMs): 使用尿液或血清中的生化指標來測量,這些生化指標被分為兩類:反應蝕骨細胞活性的骨再吸收指標和反應成骨細胞活性的骨生成指標. 檢測骨骼代謝指標可反應出骨骼重塑的速度,用於骨骼狀況的動態評估,並有效預測骨質流失和後續骨折的風險。不過,骨骼代謝指標不能用於診斷骨質疏鬆症.

未命名  

在了解骨鬆基本概念之後, 下一篇即將做藥物整理囉!!!!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安琪拉醫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